2022-01-18 作者 :生物360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健康之路老人心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健康之路老人心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心力衰竭不仅对于老年人可怕,对年轻人来说同样可怕或更加可怕,只是老年人的发病率更高些。
因为心脏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器官,一旦心力衰竭了,生命活动就会随之衰竭。事实也是如此,研究发现,一旦发生了心力衰竭,那患者五年的生存期就跟得了恶性肿瘤差不多。所以心力衰竭,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非常不好的事儿。
心力衰竭,顾名思义,是心脏的力量衰竭了。心脏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是泵血,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一旦心力衰竭,血液循环缺乏动力,就会出现全身的缺血和瘀血。
左心衰竭时,左心的血泵不出去,全身动脉供给组织器官的血液不足,营养、氧供都不足,脏器缺血缺氧;同时肺循环的血液回到左心受阻,引起肺淤血、肺水肿。右心衰竭时,右心的血泵不出去,静脉回心的血液流不回来,全身静脉淤血。如果全心都衰竭了,那就又有全身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又有全身静脉系统淤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如何预防?
最主要的是预防和治疗引发心力衰竭的疾病和危险因素。
心力衰竭,最主要的原因当然还是心脏病引起来的[也有不是心脏病而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比如各种可以引起心脏负担加重的疾病,如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心衰,快速输液(盐水)输血导致的心衰等],所以,最主要的是预防治疗各种心脏疾病,像冠脉疾病、心肌疾病、心瓣膜病以及心包疾病、大血管病和严重心律失常等以及引起心衰的相关危险因素。
在现代化社会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高发,冠心病、高血压引起的心衰占据了主要地位。在美国弗明翰研究中,90%的心衰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其他发达国家中,冠心病引起的心衰占50%(女性)到60%(男性)。我国42家医院1万多例心衰调查发现,心衰病因也是以冠心病为首,其次为高血压。
现代医学把心衰分为四期,A期(前心衰阶段)就是有心衰危险因素,心脏结构还是正常的;B期(前临床心衰阶段)就是出现结构性心脏病了;C期(临床心衰阶段)是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了;D期(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
对于有心衰危险因素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风湿热、酗酒、心肌病家族史、应用心脏毒性药物史的患者来说,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疾病进展到结构性心脏病是关键的环节。
对于冠心病患者,发生了心肌梗死就是结构性心脏病;而高血压患者,出现了心肌肥厚就是结构性心脏病了。
因此,对冠心病要积极治疗,尤其在不稳定心绞痛阶段,防止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高血压患者要降压治疗达标,防治左心室肥厚,有效降压可减少心衰的发生率达5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衰说简单点就是你的心脏已经累的不行了,无法维持正常的泵血功能了。
心衰是各种原因导致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最终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都降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
这些临床综合症包括:
肺淤血水肿出现反复咳嗽、咳痰、气紧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睡。
肝脏淤血水肿引起右上腹隐痛。
胃肠淤血导致消化功能不良、腹胀、腹痛、肚子里面涨水。
血液淤积下肢静脉引起凹陷性水肿。
心脏乱跳引起心慌、胸闷、甚至心脏乱跳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黑蒙、晕厥、猝死。
心脏里面长血栓,引起脑梗死。
心脏明显长大像气球一样,引起心脏两个心室收缩不同步。
外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站立不稳、活动后呼吸困难、全身乏力等症状。
其中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反复肺淤血引起的气紧呼吸困难,乏力不适。还有反复的下肢水肿引起的行走不适。
最危险的就是心脏乱跳、心脏骤停猝死。
最麻烦的就是心衰终末期药物效果微乎其微,只有看着患者一直说累、呼吸困难、不能好好的休息睡觉,最终衰竭而死。
心衰最后死亡阶段都是很痛苦的!
但是心衰是可以预防的,这是重点!!!
早期及时的干预治疗引起心衰的各种危险因素是预防心衰最佳的治疗方式。包括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规范积极治疗冠心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
如果已经发生心衰,一定要认真服药、积极配合治疗。积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心衰症状、延缓心衰的进展、减少心衰反复的急性发作、减少猝死的发生。
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刘医生驿站 !
感谢您的点赞和关注!
说起心衰有多可怕,我们临床医生应该是感触比较深的。经常看到病床上的患者痛苦表情就知道其有多难受;甚至有的是急性的心力衰竭发作,那就真的可以说是可怕了。
心力衰竭,简单的说就是心脏跳动无力了。可以想象心脏就是一个血泵,全身血液汇集到心脏,再和肺进行气体交换,然后泵出带着新鲜氧气的血液流向全身器官。可谓全身器官的血氧就靠着这么一个小小的心脏正常泵血给氧供给了。
那么一旦心脏无力跳了,会怎样?血积在心脏,再到肺里,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病人会气喘、咳嗽、咳痰的原因;然后周边器官得不到血和氧,就会表现为乏力、疲倦、头晕,少尿等。这个应该不能理解。
那么,怎么预防?首先要有一个认识,就是心力衰竭是一个疾病,同时它更是很多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结果,它更多的是慢性病变。能导致心衰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病及心律失常等,很多。所以,预防还是从源头开始。一定要定时体检。一旦发现心血管疾病,注意心功能保护。这个当然是具体疾病具体分析了。总的原则就是注意预防原发疾病(即冠心病、心肌病等),减少心脏的负荷。
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患有心衰都是很可怕的!
为什么说心衰可怕?
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或终末阶段,这也就意味着当你患有心衰时,就好比一种疾病走到了终点,其死亡率非常高,与癌症不分上下,大概有50%的患者可能在5年内死亡,可能有些患者症状较轻,并不是太注意,但要知道的是: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昨天你正常,并不代表你明天也正常。
一旦确诊为心衰,应当立即进行治疗,否则会耽误病情,因为我们都知道,不管什么疾病初期治疗的难度永远低于晚期,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就算早一天可能治疗难度都是天与地之分。
平时生活什么情况可能提示我们是心衰?
1,没劲了
感觉身体乏力,干什么都没有力气,而且一旦出现劳累或者情绪波动,会呼吸困难、不能平躺、下肢水肿等。
2,心慌、难受
有心血管疾病或者代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在体检时发现心电图或心彩出现异常,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确诊。
3,身体异变
平时穿的鞋子突然不舒服、失眠、无原因干咳等异常情况,我们也需要小心是否出现心衰。
心衰如何治疗?
心衰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不可能通过某种神药,一次根除,这是病急乱投医最好的诠释。
我们传统医学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强心+利尿是治疗核心,一切治疗手段都是围绕这两点,前期进行药物控制,当达到心衰四级时,药物的作用就很小了,这时候只能通过心脏移植进行挽救,但心脏移植有着价高、量少、匹配难等缺点,所以难以普及。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医学技术不断的涌现,心衰治疗也得到了新的突破,通过多年的临床追踪、治疗,我们发现脊柱病变,在心衰患者的致病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心衰患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脊柱病变,脊柱的异常病变会刺激交感神经,当交感过度兴奋、持续放电,会引起血管的痉挛和收缩,使血流速度缓慢,血液粘滞度增高,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心肌缺氧加重,最终导致心衰的出现!
我们针对这个病因进行治疗,治疗脊柱病灶点,然后通过神经调控,可以使心衰患者重回健康,恢复正常生活,逃离死神的目光!(本文由罗民教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进行删除。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私聊联系,共同探讨。关注本文作者,获取更多医学知识,欢迎点赞、评论、转载,共同进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健康之路老人心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健康之路老人心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