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生物360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人健康行为心理测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老人健康行为心理测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说的大概是传统的汞柱血压计,需要配合听诊器一起使用。医生诊室用的血压计大多是这种。
老年人也可以用汞柱血压计的,但是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首先,将血压计打开,使汞柱在零点。被测量者取坐位或平卧位,保持上肢与心脏部位在同一水平。
其次,正确捆绑袖带。袖带松紧适中,以能轻松插入两个手指为宜。袖带下缘距离肘窝两厘米左右。
第三,将听诊器胸件放在肱动脉搏动处,即肘窝正中偏身体一侧1厘米左右,可以摸到搏动。注意,听诊器胸件一定不要塞到袖带下面,那样测出的结果不准确。
第四,开始测量。戴上听诊器,一手挤压气囊,将汞柱升到高于平常血压水平约20mmHg,然后缓慢放气,眼睛与汞柱保持水平。耳朵听到第一声搏动时汞柱对应的数值为收缩压(高压),搏动声音消失时对应的数值为舒张压(低压)。
第五,解开袖带,血压计复位。
要注意:如果老人耳背,不可以自己给自己测量,结果容易不准确,需要家属辅助测量。
用汞柱血压计给自己测量血压,容易手忙脚乱,使结果出现误差(专业人士除外)。因此,如果是老人家庭使用,建议备一个电子血压计,使用方便,会正确绑袖带即可。有的还带有语音播报功能,对不识字的老人来说方便了很多。而且,现在很多医院也开始使用电子血压计了。
综上,老人是可以使用汞柱血压计的,但是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如果老人耳背,需要家属辅助测量。家庭用血压计建议使用电子血压计,使用方便,结果一目了然。
我是盈盈一水间12345,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关注我,了解更多医药知识。
心理测试准不准,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其实大多数市面上的心理测试都不是很准确的,仔细想想就知道,就做几道选择题,然后就得出结论,怎么想也太简单了,这样也不可能是真准的,即使有的时候你觉得说的貌似就是你,那也是因为恰好或者是你自己心理暗示让自己觉得你和测试结果是贴切吻合的,一般的心理测试大家也是为了图个乐呵,为了释放压力。
当然还有有一些心理测试比较专业的,是属于那种很多人一起研发的,比方说MBTI职业性格测试之类的都比较准,其他比较专业的在网上一查就知道。这个职业性格测试我测试过。是心理辅导老师给我发的,三百多道选择题,可不是像大多数市面上的简简单单的几道题就得出结论,然后会给你几十页的分析报告,总之非常的不错。
心理测试想要做专业的还是要做职业性格测试等等类似的,而市面上的心理测试大多数都是娱乐大众的,因为心理测试的题比较的难以编写。
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四种研究方法既有其优点,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心理测验作为心理学家探究人的心理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使用标准化的量表来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 所以在做心理测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心理测验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一些心理特征,但是心理测验的结果并不是绝对的。
那么心理测验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反应出被试所测试的心理特征呢?如果要做严谨的回答,则需要考虑多个方面。但是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可以尝试从测评量表本身和参与测试的个体两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判断:
从心理测评量表本身考虑,第一,它所测的内容是不是真正需要测试的内容,即一个测试心理健康水平的量表,只能测个体的心理健康而不是个体的智力、人格等其他方面;第二,被试在做测评时,量表里的题目文字是否会有歧义、错误,导致被试在做题过程中出现问题,而不能真正表达被试的想法。
从参评人员角度来说,参评人员对心理测验是否有阻抗从而导致做题过程中胡乱答题或不认真作答;参评人员在做题过程中的状态是不是最佳,包括身体状态、情绪状态等都会影响到测评结果的真实性。
针对第一点,我们首先可以先查看一下做的心理测试是不是心理学上常用的标准量表,例如心理健康常用的症状自评量表、测量人格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查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等等,这些量表都是经过科学的验证,获得心理学界的认可,并已普及使用的。
注意:市场上会出现很多五花八门的以“心理测验”为名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擦亮眼睛,进行辨别。
针对第二点,我们可以对自己做一个客观的评估,看上述的几点是否出现。如果在测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在对结果进行解读的时候,其真实程度是有待商榷的。
假设上述两点都没有问题,那么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一次的心理测试结果对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的。但是建议请教专业人员来对测试结果进行解读,防止出现过度解读或错误解读的情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人健康行为心理测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人健康行为心理测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