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生物360 围观 : 0次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自然界四圈,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地球是由四个圈层组成的,它们是地球的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其中,地核和外核是由铁和镍组成的,地幔和地壳则是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 地球的内核 地球的内核位于地球的中心,半径约为1220公里。
”[6]请注意,自然环境,即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交叉意指四者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具有新质的地球表层系统或说自然地理环境。它绝不是全部四大圈层或者六大圈层组成的。
大气圈:由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组成,是生命的保护圈。大气中含量最高的是氮和氧。此外,还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大气层像柔软的被子一样包裹着地球,保护着地球。
形成了目前广泛分布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的生物世界,我们称为生物圈。地球上有了生命,才能够说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一起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其中生物圈是四大圈层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家把地球分为四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岩石圈:是指地球坚固的岩石外壳,它是生命的层圈。岩石圈由各大陆和面积稍小的岛屿组成。
通过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六个: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陆地内循环的环节:陆地(或者水面)蒸发,植物蒸腾,陆地降水。海上内循环环节:海洋蒸发,海洋降水。
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从海陆表面蒸发的水分,上升到大气中;随着大气的运动和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水汽凝结为液态水降落至地球表面;一部分降水可被植被拦截或被植物散发,降落到地面的水可以形成地表径流。
1、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3、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1)注意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义等方面比较自转与公转的差异,侧重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等难点内容。
4、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1 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关于自然界四圈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